国金商业投融资规划发展中心(国商中心)官方网站!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网站地图
网站首页 中心介绍 内设机构 服务咨询 交流合作 PPP规划 研究成果 新闻中心 通知公告 社会责任 联系方式
外部新闻 首页 > 资讯中心 > 外部新闻
央行深圳支行副行长黄富:为跨境投融资改革贡献深圳力量

作为国内国际双循环的重要交汇点,深圳具备市场、制度、人才、资本等方面的扎实基础,也肩负着先行示范、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的重大历史使命。在此过程中,中国人民银行深圳市中心支行(以下简称“深圳中支”)在中国人民银行总行和国家外汇管理局总局指挥下,深入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建设粤港澳大湾区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的决策部署,积极探索跨境投融资改革先行先试,为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贡献深圳金融力量。

 

 

  先行先试,探索资本项目更高水平开放

 

 

  在“双区”建设背景下,深圳中支深入研究市场主体的政策诉求,持续深化跨境投融资改革创新,推出了一批有影响力的改革成果,为全国提供可复制、可推广的“深圳方案”。

 

 

  率先开展粤港澳大湾区居民个人跨境理财投资。在沪港通、深港通、债券通、基金互认等互联互通机制的基础上,2021年9月,《粤港澳大湾区“跨境理财通”业务试点实施细则》发布,“跨境理财通”业务试点正式启动。试点支持深港澳居民跨境购买对方银行销售的合资格投资产品或理财产品,充分满足深港澳居民个人自主投资、灵活配置资产的需求,进一步强化了深圳在内循环与外循环之间的纽带作用。截至2021年末,深圳20家试点银行开立“跨境理财通”业务南向和北向账户合计7453个,跨境收付金额合计1.88亿元,双方向投资产品交易额合计0.99亿元。

 

 

  首批试点更高水平跨国公司资金池。在前期成功试点跨国公司外汇资金池和跨境双向人民币资金池的基础上,深圳中支对现有各类资金池政策进行整合升级,于2021年3月全国首批试点跨国公司本外币一体化资金池,实现了跨国公司集团内跨境本外币资金一体化管理,进一步便利了集团内部资金的结汇、划转和使用,有助于企业规避汇率风险、降低汇兑成本。截至2021年末,深圳5家首批试点企业共办理资金池业务5665笔、金额171.92亿美元,为企业节省财务成本约4000万元人民币。

 

 

  扩大跨境资产转让试点规模和品种。2017年,深圳在全国率先开展银行不良资产跨境转让试点。在此基础上,深圳中支逐步扩大跨境资产转让试点品种至福费廷、保理资产、流动资金贷款、融资租赁资产等。截至2021年末,深圳跨境资产转让试点银行达17家,境外受让主体分布于16个国家和地区,试点累计转让金额1704.81亿元,余额达151.88亿元,间接帮助实体企业降低融资成本约0.5个百分点。

 

 

  首发离岸人民币地方政府债券。2021年10月,深圳创新地方政府举债融资渠道,在香港顺利发行50亿元离岸人民币地方政府债。这是我国地方政府首次发行离岸人民币债券,进一步丰富了深港合作模式,有利于香港融入国家发展大局,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本次发行充分遵循国际市场规则,受到全球知名投资机构的广泛关注,共吸引来自8个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共计89个账户下单认购,订单规模达174亿元,实现3.48倍超额认购。

 

 

  精准施策,推动跨境投融资便利化

 

 

  把握和构建新发展格局应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根本立场。深圳中支着力增强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能力,在跨境投融资领域放宽政策限制、简化操作流程,推动实现安全、高效、低成本的金融要素流通循环。

 

 

  完成企业外债管理全链条的优化和创新。在登记环节,2020年2月起实施企业外债一次性登记试点,变“逐笔登记”为“只登记一次”,允许在登记金额内自行借入外债资金,便利企业自主选择融资时机,大幅提升财务灵活性。截至2021年末,有40家深圳实体企业参与该试点,登记金额约44.5亿美元,占同期辖内企业登记外债总金额的40%。2020年4月开展科创企业外债便利化试点,便利因净资产不足、不满足借外债条件的高科技企业,牵手境外低成本资金。截至2021年末,共15家企业办理该试点业务。此外,在资金流出入环节放宽借用还币种限制,在资金使用环节实施资本项目收入支付便利化,将注销环节下放银行办理。这套政策“组合拳”显著提升了企业跨境融资全过程的便利度。

 

 

  大幅便利跨境资金使用。推进资本项目外汇收入使用便利化,开展资本项目收入支付便利化改革和更高水平贸易投资人民币结算便利化试点,变“事前审核”为“事后抽查”,企业无需事前、逐笔提交真实性证明材料,提交材料由“一大摞”简化为一张纸,银行审核业务时间也大大缩短,有效节约人力成本,提高资金使用效率。截至2021年末,已有789家符合条件的企业办理了该业务,涉及金额116.71亿美元。

 

 

  开辟优质企业跨境担保绿色通道。依规选择业务量大、经营稳健的优质实体企业,开通内保外贷“快易办”。传统模式下,企业办理内保外贷业务需逐笔登记并提交至少5项材料,耗时6~8个工作日;新模式下,仅需提交业务简表和申请书,线上提交实现“办事零跑腿,两日内办结”。截至2021年末,实施“快易办”的内保外贷业务担保金额已达12.8亿美元。

 

 

  率先开展商业银行资本项目数字化服务试点。2021年7月,深圳中支指导银行在资本项下9个高频业务场景中,将原须企业提交纸质材料、到银行网点办理的资本项目业务,转变为提交电子材料和线上办理。这项试点在大幅降低企业脚底成本的同时,也以数字化服务切实助力碳达峰碳中和。截至2021年末,辖内银行为160家企业办理了8764笔资本项目数字化服务试点业务,金额合计15.93亿美元。

 

 

  引资引智,培育新业态激活新动能

 

 

  实现国内大循环为主的新发展格局,关键是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结构升级。深圳中支多措并举,优先引导资金等要素投入新业态新模式,助力产业结构升级,激活经济发展新动能。

 

 

  培育创投私募市场发展。早在2012年和2014年,深圳就先后启动了合格境外有限合伙人(QFLP)和合格境内投资企业(QDIE)试点,成功打通境内外私募创投资本双向循环渠道。2021年,深圳中支会同地方政府相关部门先后对QFLP和QDIE试点政策进行了修订和升级,简化办理流程,拓宽投资范围,灵活资金使用。截至2021年末,深圳已设立QFLP管理企业172家,发起QFLP基金53家,基金规模75.5亿美元,主要投向生物医药、高端制造、大消费、信息技术、新材料等前沿领域,助力产业新一轮升级。设立QDIE管理企业69家,已备案额度19.9亿美元,初步建立了深圳跨境私募股权投资的比较优势。

 

 

  支持跨境电商做大做强。为支持深圳打造“跨境电商之都”,深圳中支推动并指导辖内银行开展“跨境电商直通车”业务,服务跨境电商出口使用人民币便利化收款。截至2021年末,办理收款业务1735亿元人民币,累计为跨境电商企业节约成本2.6亿元,惠及中小企业3.7万家。全国首创“银行+外综服企业”模式,拓展银行跨境电商结算业务,支持外综服企业代办跨境电商出口收汇,探索解决新业态结算成本高、收款周期长等“痛点”。截至2021年末,开展收汇业务58.2亿美元,服务中小电商企业超过9万家。2021年初,深圳跨境电商遭遇“封店潮”,深圳中支主动对接跨境电商企业实需,快速为两家大型跨境电商办理境外放款登记,金额合计3.3亿元人民币,帮助企业解决境外短期流动资金问题。

 

 

  助力布局战略性新兴产业。2019年,深圳中支推动设立深圳博约基金,这是大湾区首家也是迄今唯一一家人民币国际投贷基金。该基金于2020年2月获准在香港设立子基金,投资总规模105亿元人民币。基金采用境内外联动、投资贷款联动等创新模式,瞄准战略性新兴产业,探索人民币国际化创新,支持大湾区跨境金融发展。2022年初,博约基金领投某AI科创公司,首笔交割金额达数亿元人民币,为粤港澳大湾区人工智能领域发展注入新动能。

 

 

  推进绿色经济发展。联合地方政府相关部门落地深圳气候投融资改革试点,共同为气候项目库赋能,推动入库项目跨境融资便利化,缓解气候项目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首批试点业务于2021年11月落地,两个光伏发电项目获得境外长期低息融资,两个项目实施后年二氧化碳减排量预计为45万吨。

 

 

  强化支撑,夯实跨境金融基础设施

 

 

  促进金融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是金融支持“双区”建设的重要内容。深圳中支不断完善支付、清算、结算等跨境金融基础设施,提升监管能力,筑牢跨境投融资体系平稳运转的根基。

 

 

  率先开展本外币合一银行结算账户体系试点。2021年7月,深圳启动全国首批本外币合一银行结算账户体系试点,探索建立与粤港澳大湾区发展相适应的本外币合一银行账户体系,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为市场主体提供优质、高效、安全的银行结算账户服务。截至2021年末,深圳三家银行共计57个网点参与试点,深圳辖内开立单位账户8464户,累计人民币资金收付812.5亿元、外币资金收付43.9亿美元,节省财务管理成本约1489万元。

 

 

  便利香港居民开立内地个人银行账户。2019年3月以来,开展香港代理见证开户试点业务,允许符合条件的香港居民在香港银行网点代理见证开立内地Ⅱ、Ⅲ类个人银行账户。该业务一经推出,就得到香港各界的高度评价和一致认可。截至2021年末,深圳试点银行共开立16.21万户,开展交易786.96万笔,总金额53.94亿元,占大湾区跨境代理见证业务总金额9成以上。

 

 

  提升外汇市场的广度和深度。2019年以来,先后指导辖内两家头部证券公司获得结售汇资格、两家财务公司获批人民币与外汇衍生品业务资格,并顺利完成业务备案。该举措有助于非银行金融机构为客户提供更丰富的金融产品,进一步提升深圳外汇市场深度、广度及活跃度,促进外汇市场健康发展。截至2021年末,两家证券公司在结售汇资格项下完成自营交易14.4万笔,涉及名义本金6740亿美元。两家财务公司每年可节约财务费用约1000万元人民币。

 

 

  扎实提升监管效能。做实做细外汇市场“宏观审慎+微观监管”两位一体框架,牢固树立“严监管”导向。注重应用科技手段,提升风险识别及时性和精准性,有力提高非现场监管能力。扎实推进跨境金融区块链服务平台应用,建立银行、企业和监管部门间业务信息交互机制。加强与公安、税务、海关等部门间协助机制建设,推进信息资源共享,协调监管措施,提升联合监管效能。打铁还需自身硬,深入开展外汇和跨境业务内控建设专项行动,全面深入排查整改,梳理健全业务制度和操作流程,塑造“制度敬畏、制度刚性”的内控文化,为跨境投融资改革发展筑牢组织基础。

 

 

  谱写跨境投融资改革新篇章

 

 

  下一步,深圳中支将坚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聚焦实现经济循环流转和产业关联畅通,把握好时度效,扎实推进深圳跨境投融资改革发展,为深圳高质量发展提供高水平金融支持。

 

 

  跨境金融改革创新不停步。按照“双区”建设相关部署要求,充分发挥前海自贸区试验田作用和河套合作区创新合作优势,及时研究推进市场需求大、边际效果好、风险可控的创新措施,持续在资本项目可兑换、人民币国际化等领域先行先试,打造大湾区创新发展新引擎。

 

 

  持续提升跨境投融资高水平便利。深化“放管服”改革,抓住跨境股权投资、境外证券投资、企业境外融资、个人用汇等重点领域,紧盯登记备案、开关账户、结售汇、收付款等关键环节,充分运用移动互联、人工智能、区块链等金融科技手段,完善相关配套制度设计,不断增强外向型实体经济的获得感,着力提升跨境投融资服务高质量发展的效能。

 

 

  坚持统筹发展和安全。坚持改革开放和风险防范双轮驱动,切实把握好“促改革”和“防风险”的关系。在政策设计上,落实底线思维,严格遵循“可留痕、可追溯、可调节”的原则。在政策实施导向上,以风险为考量,引导市场形成“越诚信、越便利”“银行越合规、审核越自主”的良性循环。压实改革试点参与者特别是银行的主体责任,做到创新和风险防范的“激励相容”。


国金商业投融资规划发展中心    发布时间:2022/3/24    【关闭 分享此内容:
链接单位
版权所有@国金商业投融资规划发展中心 All right reserved
电子邮箱:guoshang@cnnif.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