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王一鸣
中国经济为什么要放弃速度优先,转向“高质量发展”?转型过程中我们面临哪些前所未有的压力和挑战?又有怎样的应对策略?近日,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王一鸣研究员作客央视财经频道“中国经济大讲堂”,对此进行深度解读。以下为本次演讲的主要内容。
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提出:“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那么高质量发展会给我们带来什么变化呢?转向高质量发展我们具备哪些条件?面临哪些挑战?推动高质量发展,我们应该采取什么样的对策?
高质量发展带来什么新变化
第一,要从数量追赶转向质量追赶。
改革开放以后,我们是从短缺经济开始起步的,几乎什么都有缺口,所以过去四十年主要工作是填补这个数量的缺口。经过四十年的发展,我们现在几乎所有的领域都开始过剩了,无论是工业品还是消费品,都出现了相对的过剩。但我们质量的缺口依然很大,产品的质量、服务的质量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很大的差距。
从中观的层面来看,我们产业的价值链跟先进国家相比相对较低。我们以前主要是加工、组装,在研发、设计、标准、供应链管理、品牌方面都有很大的差距。在品牌调查中,国外评选全球100个最好的品牌,中国的品牌外国人一般只知道两个,一个是华为,一个就是联想,其它的很难说出,这也体现了我们的差距。
从更宏观的视角看,我们生产效率与发达国家相比也有差距。我们的劳动生产率、投资回报率、全要素生产率与发达国家比还是有很大差距。我们未来主要的任务,要从数量追赶转向质量追赶,要在这些领域逐步地接近发达国家的水平。
我们正在从高速增长逐步地转向中速增长。这个变化过程发生2008年金融危机以后。本世纪以来,季度增长率的变化曲线最高点在2007年的二季度,增长率是14.8%,我们今年二季度的增长率是6.7%,下降了8.1个百分点。特别是2010年二季度以后,我们经济差不多是在一个波动中下行的态势,这就是一个换挡的过程,所以说这里面一定有重大的结构性变化。
那么这个结构性变化是什么?我们可以从供给端和需求端两方面去观察。首先从供给端可以看到,中国的生产要素供需条件正在发生变化,最明显的就是劳动年龄人口的减少。按国家统计局的口径,劳动年龄人口指的是16到59岁的人口。2012年以后,中国劳动年龄人口就开始减少,2012年减少205万,2013年244万,2014年371万,2015年487万,2016年349万,去年减少了500万左右,这就是劳动力的总量正在减少,说明劳动力的供需条件开始发生变化。经济增长,取决于我们说的要素,就是劳动的投入、资本的投入和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劳动的投入随着劳动年龄人口减少开始放慢了;资本的投入随着养老支出的增加,我们的资本积累水平也会下降,这个增长也会放慢。所以,未来我们说最关键的就是要提高全要素生产率,这个就是转向高质量发展的一个非常关键的含义。
第二,要从规模扩张转向结构升级。
我们的传统产业都达到了市场需求的峰值,不可能再扩张了。我们的钢铁产量多大?改革开放初期,我们大概是3800万吨钢,1982年宝钢建成了,我们是4000万吨钢。我们以前的工业化路线叫以钢为纲,到今天我们钢铁产量多大?11.3亿吨,现在的问题是多了。
第三,要从过去的要素驱动转向创新驱动。
我们以前靠要素驱动,为什么?有本钱。我们有充裕的劳动力,土地资源还很丰富,矿产资源还有足够的储备量。但是,到今天劳动力开始减少了,我们的土地越来越稀缺,资源对外依存度越来越高了。供需开始发生变化,我们还能依靠要素投入吗?我们条件越来越不具备,所以我们要转向提高要素的生产率。转向提高要素的生产率就要靠研发、靠创新、靠人才。但是我们新的瓶颈出现了,就是研发能力,创新能力。我们要提升产业价值链,以前我们都是去争资源,现在开始抢人才。最近就已经开始出现了,我们现在好多地方用直接落户,比如上海说北大、清华毕业的直接落户,有的还有购房优惠、住房补贴,我还给你项目资助,现金奖励,来一个院士我给多少钱。为什么现在开始大家争人才了?它怎么不抢资源了?这说明我们的瓶颈发生了变化,所以我们要质量追赶,包括技术、研发、创新能力的追赶。
转向高质量发展具备哪些条件
我国拥有全球门类最齐全的产业体系和配套网络,其中220多种工业品产量居世界第一。但为什么还有那么多数量可观的海淘大军?我国制造业连续8年世界第一,但从世界品牌实验室公布的2017年“世界品牌500强”名单来看,我国入选品牌仅有37个,约占7%。在全球知名品牌咨询公司英图博略(Interbrand)发布的2017年度“全球最具价值100大品牌”排行榜中,我国制造业产品品牌只占两席。这又是为什么?
1、经济结构发生重大变化
经过这几十年的调整,中国的经济结构已经在开始发生变化。我们以前经济主要是投资驱动,这些年消费对经济的贡献率越来越高,我们服务业的比重已经超过半壁江山了,是指占GDP(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消费贡献的提高,服务业占比的提高,改善了我们的经济结构,增强了经济运行的稳定性。中国这些年经济波动是历史上幅度最小的、最稳定的,为转向高质量发展创造了一个最基础的条件。
2、中等收入群体不断扩大
中等收入者有什么特征?他的基本需求得到满足,开始追求产品的质量、品质、品牌。这些年我们可以看到境外消费的规模,有好多人跑到海外去买,为什么跑到海外买?国内不都能生产吗?他开始追求质量、品质、品牌,当然也包括性价比。所以这就逼着我们企业一定要提高质量,你不提高质量,你就会失去市场份额,这就是转向高质量发展的市场驱动力。
3、科技创新进入活跃期
我们的研发投入,这些年提高非常快,研发投入占GDP(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2.12%,超过了欧盟国家的平均水平。当然,我们离有些发达国家还是有差距的。一些中心城市、发达地区,研发投入比重很高了,有的甚至超过5%,大量的投入也带来了我们能力的提升。我们这些年还是涌现出一些世界级的、创新型的、引领型的企业,比如老百姓经常说的叫BAT,百度、阿里巴巴、腾讯,这是互联网企业的前十位,我们有份额。我们在其它的领域还有一些标志性的企业,这也说明了我们还是有很大的进步。我们创新和“双创”活动,还是非常广泛地深入地在展开,这些为我们转向高质量发展创造了条件。
4、全面深化改革继续推进
习近平总书记说,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也是决定实现两个一百年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一招。我们还会坚定不移地推进改革,改革是转向高质量发展一个最根本的途径。
转向高质量发展面临哪些挑战
随着近年来我国劳动年龄人口逐年减少,土地、资源供需形势变化,生态环境硬约束强化,“数量红利”正在消失,支撑经济发展的主要驱动力必须由生产要素大规模高强度投入,转向科技创新和人力资本的提升。实现“高质量发展”,我们该如何应对这些挑战?
1、传统发展方式惯性大
传统的发展方式的惯性很大,想要把它扭转到新的轨道、要扳过来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这样很容易就形成路径依赖,习惯过去的做法。我们过去经济面临下行压力,最常用的办法就是扩大投资、搞刺激。为什么不能再过度地依赖投资去拉动增长呢?最基本的一个道理就是投资的边际效率不断降低。我们每新增一块钱的投资,它的产出会越来越低。在投资效率下降的情况下,想要保持产出的稳定性,就需要更多的投入,这样就会产生更高的负债。我们的杠杆率,也就说我们总的负债规模与GDP(国内生产总值)的比值会越来越高。我们经常说一句话叫“树不能长到天上去”。如果负债过高,总有一天就会以这样或者那样的形式表现出来,主要体现在金融风险。所以我们不能又回到老路上去。
2、结构性矛盾突出
第一点,在实体经济领域,供需的结构性矛盾,又叫供需的错配。我们的需求在不断地升级,高端化、个性化、服务化的需求所占的比重越来越大,我们的服务消费差不多已经占了消费的50%左右,我们越来越多购买的是服务,而不是商品。我们的需求正在升级,而供给端是什么呢?钢铁、煤炭、玻璃、建材这些传统工业比重很大。现在消费需求在迅速升级,而供给跟不上升级的步伐。
第二,金融和实体经济的结构性失衡,就是我们以前说的叫脱实向虚。金融为什么要脱实向虚?如果实体经济很赚钱,它为什么要脱实向虚呢?这说明实体经济效率不够高。你比如说,上市公司的净资本回报率过去这些年逐年下降。为什么下降呢?资源不能有效地流动了,该退的退不了。
第三,房地产和实体经济的失衡。房地产占用了很多金融资源,而金融资源又不愿意流到实体经济去。为什么愿意流到房地产呢?因为房地产还有回报。但房地产能创造价值吗?能带来我们的创新吗?能带来我们技术进步吗?
3、发展不平衡、不充分
我们的发展不平衡,矛盾也很突出。对一些发达地区来说应该转型,但是还有很多落后地区的人均GDP(国内生产总值)的差距还是比较大的。我们沿海有十个省份,人均GDP(国内生产总值)2015年就超过了一万美元了,有的省份按世界银行标准已经进入到高收入的标准了。但是,还有内陆一些省份差距还很大,发展存在差异性,这也是我们面临的一个现实的问题。
4、体制机制存在制约
我们有些改革还没有完全到位,政府与市场的边界还要在实践中不断地调适。我们有些地方政府对经济的干预过多,扭曲了资源配置。我们土地是很稀缺的,但是有些地方为了招商引资、工业开发,居然可以搞零地价或者叫变相的零地价,这不就是扭曲资源配置吗?越缺的东西应该越贵呀!价格的扭曲带来了这种资源的错配,这些都是体制上要解决的问题。
5、政府管理方式不适应
以前我们圈地,招商引资下指标,招来项目都有奖励,这一套熟门熟路。现在说我要转向高质量发展,怎么下手?怎么干?我们要提高质量,要有一套标准体系,要有一套绩效考核体系,这些都是面临的新的课题。转向高质量发展这么难,我们还转不转?有的人说干脆别转了。不转会有什么后果呢?在中等收入阶段就止步了。韩国、日本进入了中等收入阶段以后,人均收入持续地增长,很快就进入到高收入阶段。同样有很多国家,阿根廷、巴西、马来西亚、墨西哥,它们就在这个区段持续地徘徊,因为它们的经济没有转变。
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十大策略
2018年一季度,最终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77.8%。前5个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9.5%,旅游、文化等服务消费持续较旺。消费新业态新模式迅速发展,文化、旅游等消费升级类产品快速增长,这些释放出哪些积极信号?在充分认识改革开放40年来我国发展取得巨大成就的同时也必须看到,我国区域发展不平衡、创新能力不强、结构性矛盾依然突出,“三大攻坚战”任重而道远,面对这些困难,推动高质量发展该从哪些方面着手?
1、确立竞争政策的基础性地位
质量需要靠竞争来提高,要提高质量,必须创造一个公平竞争的环境。竞争才有创新,竞争才有质量,竞争才有品牌。中国在数量追赶时代就对特定的行业给予特定的支持,因为那个时候目标很明确,但目前阶段,我们逐步发展到前沿地带,到了“无人区”,这时候尤其需要企业通过试错、竞争来找到下一步的目标。竞争政策一定要起到基础性的作用,要创造一个公平竞争的环境。
2、加强产权和知识产权的保护
为什么要保护产权?产权激励是最有效的激励机制。我们经常说,你为什么要去干这件事,它后面一定有激励机制才起作用。什么最有效?我们说产权激励是最有效的,比如农业的改革、农村的改革就最典型。我们经常说,月亮还是那个月亮,篱笆还是那个篱笆,以前就是吃不饱,成天没夜地干,吃不饱。现在你说什么变了?月亮变了吗,没变;篱笆变了吗?也没变;什么变了?土地承包了,产权变了,产权它确权了,它可以流转了。
3、推进要素的市场化改革
怎么样提高效率、提高质量?资源和要素要流动起来,优化配置。凡是不流动的,都不能有效配置。那改革开放我们怎么释放了那么大的潜力?要素可以流动了,农村的劳动力可以到城市里打工了,所以它的生产效率就大大提高了。我们商品和服务基本市场化了,大概99%的商品都市场化了。现在我们政府定价的电价、水价很少,都是市场化了,但是我们的生产要素还没有完全市场化。土地完全市场化了吗?当然没有,还有很长很长的路。所以你怎么让它优化配置?资金完全市场化了吗?有人说利率市场化了,是不是完全市场化了?这个可以讨论。那么劳动力完全市场化了吗?还有城乡的身份的差异性,还有户籍制度,你没有户籍的话,就享受不了很多福利。
4、完善科技创新体制
我们还要完善科技的创新体制。我们科技人员的潜力还没有充分释放出来。怎么完善它的体制?就是要形成科技成果的产权激励制度。我们科研人员大部分都在国有的事业单位,你的研发、你的创新、你做出来的专利、你做的成果,所有权却是单位的。忙活半天,都是单位的,你说它释放出来了吗?所以现在有的地方已经在试点,就是分割产权。你做一个研发项目,在启动前就跟单位签个协议,研发出来以后,这个产权,我们课题组、研发团队和你单位怎么分?我们先说好。这个就叫产权激励,这会极大地解放科研人员的积极性。
5、深化教育体制改革
教育体制改革当然有很多内涵,比如我们需要创造一个公平的教育环境。现在很难做到起跑线一样,因为有重点学校,所以附近的学区房就很贵。还有一个更大的差异,就是农村来的孩子、农民工的孩子能不能享受到同等的教育。这就涉及到我们说的公平的教育,让每个人都能有梦想成真的机会、人生出彩的机会,这就需要创造一个公平的环境。那么更重要的我们要改革教育制度,就是我们需要培养什么?想象力、创造力、批判性思维,不能老师说什么就是什么,老师说的永远都是对的,那科学还进不进步了?
6、提高空间资源配置效率
怎么提高资源配置效率?我们说,要以城市群为主体来推进城市化。城市群有高速的通道,像长三角,现在都是用高速铁路网连起来,它的要素、资源能充分地流动,就能优化配置,这会大大提高空间资源配置效率。
7、有效应对污染排放峰值期的挑战
我们要有效地应对污染排放峰值期的挑战。我们现在不光传统产业在达到峰值,我们的排放也在陆续达到峰值。这段时间我们正好是各种排放物陆续达到峰值的时期,所以环境的压力就特别大。我们也到了有条件有能力来解决生态问题的这个窗口期,而且我们正处在这么一个阶段。
8、健全风险管理体制
我们现在也进入到各类风险,特别是金融风险易发、高发期。我们宏观杠杆率相对比较高,就是我们过去顺周期的市场环境积累了一些风险,我们也到了这种风险的释放期。所以我们要健全风险的管理体系,我们要使我们的管理能力、监管能力要跑得过这种风险积累的速度,要有效地管控风险。如果发生大的风险了,你何谈高质量发展?
9、进一步扩大开放
开放,才会有竞争;开放,才会向国际更先进的标杆看齐。所以我们要进一步扩大开放,包括现在正在做的降低制造业的股比限制。在一些比如说汽车,原来都有股比限制,现在不设股比要求。金融业,比如说银行、保险、证券、期货,我们有个过渡期,但是未来要逐步地放开准入。那么还要创造一个最有竞争力的营商环境,让别人愿意来,像一块磁铁一样,能把各类要素吸引过来。
10、形成与高质量发展相对应的考核体系
我们要形成与高质量发展相对应的考核体系,包括指标体系、标准体系、统计体系、绩效评价体系、政绩考核体系,就是要引导人们的行为往这个方向走。
我最后想小结一下,2007年英国《卫报》有一个作者写了一篇文章,留下这么一句话,特别有意义。他说,19世纪,英国人教会世界如何生产;20世纪,美国人教会世界如何消费;如果中国要引领21世纪,它必须教会世界如何可持续发展。我们能教会世界吗?这就是历史赋予我们这一代人特有的使命。
来源:中国经济大讲堂
(中国智库公号根据现场视频作了部分补正,标题系本公号所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