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我国明确将继续扩大对外开放,积极参与国际标准化活动。同时,国际金融组织和标准化组织都在努力推进国际金融标准建设,推动金融标准国际交流与合作。
一是继续扩大对外开放是我国新时代战略选择。十九大制定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宏伟蓝图,开启了加强中国同世界交融发展的新画卷。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过去40年中国经济发展是在开放条件下取得的,未来中国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也必须在更加开放条件下进行,我国将继续扩大开放、加强合作,坚定不移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大幅放宽服务业特别是金融业方面的市场准入,加强同国际经贸规则对接,创造更有吸引力的投资环境,加强知识产权保护,主动扩大进口。
二是新标准化法和金融领域“十三五”规划都积极支持金融标准国际交流合作。2018年1月1日起施行的新《标准化法》明确,积极推动参与国际标准化活动,开展标准化对外合作与交流,参与制定国际标准,结合国情采用国际标准,推进中国标准与国外标准之间的转化运用,鼓励企业、社会团体和教育、科研机构等参与国际标准化活动。“十三五”现代金融体系规划、金融业信息技术发展规划、金融业标准化体系建设发展规划,都提出了金融标准引进来和走出去的目标任务。
三是国际金融组织和标准化组织努力推进国际金融标准建设。2009年,在金融稳定论坛的基础上,金融稳定理事会(FSB)成立,整理了巴塞尔银行监管委员会等15个国际组织制定的约200项金融标准,建立标准库,推动制定统一产品标识(UPI)等国际金融标准。2015年,ISO发布了《ISO2016-2020年战略规划》,提出“ISO标准无处不在”的战略方向,并优化了治理机构,完善了治理体系,与ISO成员和其他国际组织的关系更加紧密。ISO标准领域拓展至消费者权益保护、健康服务、安全等社会治理领域,并努力成为国际通行的规则、模式。ISO更加关注服务标准化,制定服务国际标准,帮助成员国应对服务标准化挑战,调研服务国际标准需求以及跟踪服务标准实施情况。
四是ISO机构改革有利于金融标准国际交流与合作。伴随世界经济和国际金融体系的持续深度调整,金融标准化成为国际标准化合作的关注重点。2017年,ISO/TC68完成战略调整,从功能性和利益相关方的视角划分标准,标准覆盖领域更均衡,组建参考数据和信息交换两个分委会,同时常设金融科技技术咨询组负责新兴技术领域标准化的预研工作。国际金融标准由最初的信息技术标准逐渐向金融产品服务标准和金融管理标准延展,由银行业、证券业向金融科技等新业态拓展,国际金融标准的基础性、引导性和战略性的特征不断彰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