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时代的研究型大学将成为“开源”的平台。与数字时代的企业、工厂、医院一样,数字时代的大学与人的关系不再是一对一的隶属关系,而更多是多对多的开源平台。教师(研究人员)将可以实现“多点执业”,通过将教育资源和研究信息接入平台,去跨越时空、专业地开展知识传授和创新研究;学生的学习资源也来自更广阔的平台,他们和知识、教师、校园都更可能进行多元的接触,开展“定制化”的、“个性化”的教育。而大学作为一个优质平台,不仅应当充当优质知识资源的提供者,也要使师生可以通过平台实现点对点的连接,而不是固化在传统的院系、专业或师承脉络中。
数字时代的研究型大学要“回归”人文价值。人类区别于数据驱动的人工智能的宝贵价值就在于独特的人文精神,从这一意义上说,这是经历工业革命专业技能人才培养时代后大学对人文价值的一次回归。而数字技术也将为研究型大学人才培养的个性化提供充分的可能性。当然,数字时代面临的新的伦理和价值困境也为大学的研究和人才培养提供了新的、重要议题。同时,这种开源也意味着时间、空间的开放性和对传统知识壁垒的跨越性。与此同时,应用驱动型的产业界创新模式更能够与快速迭代的数字时代创新节奏相匹配,与之相对,大学在创新体系中的角色更体现在基础性的、人类大脑深处的根本性问题,并作为一个开源平台,为业界创新提供更加坚实的基础和力量。
数字时代知识的开放性和易获取性并不会彻底消解大学的存在价值。但是,研究型大学必须正视时代变革,重新认识自身的定位和使命,着眼长远,积极投身一场“开源”与“回归”的自我革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