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国资委、各央企官网
作者:三笠
转载请注明来源与作者,谢谢合作!
@基建通律师事务所 保留所有法律权利!
近日,中国建筑集团有限公司、中国铁路工程集团有限公司、中国铁道建筑集团有限公司、中国交通建设集团有限公司、中国电力建设集团有限公司、中国能源建设集团有限公司6家建筑央企齐现身北京签约战略合作框架协议。
6家建筑央企巨头2018年的新签合同额总计超过77000亿元,这体量基本上已经赶上国家全年基建投资的一半了。
而且根据基建通大数据的统计,每当众多建筑央企巨头们齐聚的大场面出现,都意味着一个新的机遇的出现,一个千亿、万亿级别基建市场被提上重要日程,一大波订单等着大家去奋斗签约!
那么此次,建筑央企巨头们是盯上了哪个市场呢,通哥也不卖关子,围绕的是一个重要的国家战略——军民融合。
6家建筑央企与东部战区海军签署军民融合发展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双方商定将按照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共同发展、互利共赢的原则,在工程技术、建设管理、人才培养等方面展开合作,推进战区海军军事设施建设转型发展。
图片来源 ©东部战区
本身就有着红色基因传承的建筑央企们,从诞生时与军民融合也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比如根源于铁道兵的中国铁建,就有着交通备战的传统优势。
直到2015年,习近平主席将军民融合上升到国家战略,从突出强化军民融合发展顶层设计,到接连出台相关政策制度,新的军民融合产业开始蓬勃兴起。
——新机构应运而生。2017年1月,中央军民融合发展委员会成立,随后31个省(区、市)相继设立军民融合领导机构,中央军委进一步明确了军队军民融合工作的统一领导和归口管理。
——纲领性文件出台。伴随《关于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融合发展的意见》《军民融合发展战略纲要》《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融合发展“十三五”规划》等党和国家一系列军民融合顶层设计文件出台,《军民融合发展法》也被列入69件“条件比较成熟、任期内拟提请审议的法律草案”之一,进一步明确军民融合发展的战略目标和战略任务。
——配套政策日益完善。各领域、各区域配套制定了一系列政策措施,100多个军民融合协作区、示范基地、科研中心遍布全国。
图片来源 ©中国军网
此次东部战区海军与6家央企签署军民融合发展战略合作框架协议, 是深入贯彻落实习主席军民融合发展战略思想的有力举措,旨在深化东部战区海军与央企在军事设施建设领域的合作,通过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充分整合力量资源,联通部队所需与地方所能,努力构建军民融合深度发展格局。
当军民融合上升到国家战略时,建筑央企们已经在国资委的带领下,拿到了军民融合重点工程项目建设入场券。
在2017年10月,军委后勤保障部会同国家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和各军兵种有关部门,按照“军种统筹、整体打包、体系推进”的思路,运用“批量发包、竞争性谈判、工程总承包”的方式,探索建立军事设施重点建设项目“任务+市场”的军民融合推进模式。
11月,军委后勤保障部与国资委签署共同推进军事设施建设军民融合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将在完善法规体系、创新管理模式、构建融合力量等方面,共同推动中央企业在军事设施建设各领域进行全方位、深层次、实质性合作。中国建筑、中国铁建、中交集团等央企的相关领导负责人也出席了签约仪式。
图片来源 ©国资小新
-
在创新管理模式方面,共同规范中央企业参与军事设施建设的管理模式,采用竞争性谈判、邀请招标、指令性任务等方式,优先选择中央企业承接特定军事设施建设施工任务;
-
在构建融合力量方面,根据中央企业优势专长和各军兵种保障需要,指导相关单位建立工程保障力量,平时参与军事设施建设,战时或遂行多样化军事任务中接令承担工程抢修抢建任务。按照平时服务、急时应急、战时应战的要求,逐步构建形成以军队工程力量为骨干、中央企业保障为依托的军事设施建设力量体系。
据悉,以前军队的建设项目工程咨询、勘察设计、建设监理、工程施工等大多面向地方企业组织发包,但由于企业水平良莠不齐,工程建设质量、工期等难以保证,与军事设施建设时限紧、标准高等要求不相适应,影响了军事设施备战保障能力提升。
为此,军委后勤保障部决定引入优质央企承担军事设施重点项目建设任务。
6家建筑央企与东部战区海军签署军民融合发展战略合作框架协议过后,《解放军报》中也刊登了一则消息:从军委后勤保障部组织的央企参与军事设施建设管理座谈会上获悉,在军地共同努力下,陆军、空军顺利完成了地区军事设施建设项目批量发包竞争性谈判工作,将该地区重点建设项目整体打包交由大型建筑类央企总公司承建,有效解决部队军事设施建设力量不足难题,提高了工程发包和施工管理效率。
军委后勤保障部军事设施建设局负责人表示,采用分区域批量组织工程发包在全军尚属首次,标志着军事设施建设领域军民融合深度发展迈出实质性步伐。
批量发包与单个项目逐一招标相比,有利于提高工程发包效率,有利于形成最佳技术方案,有利于防范廉政风险,有利于节约建设成本,可大幅减少经费和资源投入。
此次建设项目批量发包完成后,军委后勤保障部机关将协调督促承建企业进行适应性改造,建立准入审核、协调对接、应急响应、监督检查和安全保密等配套制度机制,通过充分发挥央企工程施工经验丰富、专业技术力量强等优势,促进军事设施建设项目加快生成战斗力保障力。
“军民融合”是重要的国家安全和发展战略,也是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产业升级的重要引擎,各省市也在积极的规划建设军民融合项目。
“军民融合”的关键之一是经济建设与国防建设的融合,对于建筑企业来说,必将推动军事设施基础建设领域和中国高端装备产业的更进一步发展,催发广阔前景。
这个新领域、新产业能给建筑企业们带来多少订单,通哥也不能给出一个准确的数据,毕竟涉及到军事设施建设这样重大的国家安全,涉及机密的项目是不会披露的。
可以看到的是,各建筑央企巨头们已经“磨刀霍霍”了,都成立了集团军民融合办公室,将“军民融合”纳入到集团经营工作重点任务中。
体量越大,想要保持稳定的增长甚至高额增长,所要付出的经营努力也就越大,除了巩固增强自己的核心竞争力,还要不断拓宽经营范围,寻找新兴产业,而“军民融合”便是当下国家战略发展带来的新机遇。
如中国中铁股份公司针对军民融合项目,就部署了这样的经营战略:“总部对接军部、二级公司对接战区、工程公司对接项目”的总体思路,超前策划、主动对接,全力争取任务份额。
中国能建在此次与东部战区海军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时也表示,将致力于在军需能源示范工程、超大型地下工程、大型通航建筑物、大型船坞和码头、海岛围填海、海岛联网、海水淡化、海上风电等建设领域发挥优势,打造部队认可、官兵满意的精品工程、标杆工程,为实现经济建设与国防建设深入融合发展作出积极贡献。
2018年年底,中国交建与首都机场集团等7家民航单位于重组成立的中国民航机场建设集团有限公司,中国交建作为战略投资者,在新公司成立时也明确表示:将以中国民航机场建设为基础,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机场及临空经济领域投资、设计、运营一体化产业集团,贯彻落实国家“民航强国”“军民融合”战略。布局机场建设,成为中国民航建设领域领军者的改革构想,已经在中交集团形成战略共识。
除了我们常提到的这几家大型建筑央企,还有一家才诞生不久的央企新成员值得注意——中国安能建设集团有限公司,由国资委管理的大型中央企业(2018年由武警水电部队转隶移交改为企业),虽然还尚在筹备中,不过从最新披露的消息来看,这家拥有水利水电工程施工总承包特级资质的央企,水利水电、军民融合、建筑工程将是其未来的主要业务。
早动手、早布局、早突破,任何一个新兴的产业发展规律都是这样,只有将公司的战略布局与未来的国家战略建设发展有效衔接、深入融合,才能打造新一轮发展的核心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