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拥有丰富的应用场景资源,是国内ai商业应用的排头兵。”7月9日,在2021世界人工智能大会投融资论坛上,上海国有资本投资有限公司总裁,上海ai基金执委会主任、投决会主任戴敏敏透露,上海的ai企业占全国数量的10%,位居第二,且基础层、技术层、应用层产业布局均衡,分别占比57%、35%、8.5%。
戴敏敏表示,近三年来,全球ai投融资市场趋于冷静、成熟和应用导向,可以概括为“一降”“两升”“聚焦”。
“一降”,是全球新成立ai企业数量明显下降,从2017年的峰值5000家,下降到了去年不到800家。“两升”,第一个升是ai投融资市场整体热度持续提升,2018年以来保持年增速25%,去年达到680亿美元左右。其中美国占比56%排名第一,中国排名第二,占比24%左右。第二个升是行业整合并购有明显提升,从2019年的85亿增加到2020年的189亿美元,翻了一倍,占全阶段投资的28%。“聚焦”,是ai投融资更聚焦新兴的应用领域,去年生物医药领域的ai企业获得了138亿美元融资,上年度只有30亿左右;其次是自动驾驶、教育、安防、金融、消费等应用领域。新兴应用领域获得了资本更多的投入。
在戴敏敏看来,未来ai投融资将呈现四个趋势——
第一个趋势是“ai和数据”。近几年,ai企业的数据能力则获得了更多重视。数据是ai生态环境的核心。开放共享的公共数据集,市场化、数字化的行业资源,高等院校与龙头企业主导的学习框架,包括开放平台,构成了整个ai生态环境的核心要素。
第二个趋势是“ai即服务”(ai as a service)。近几年从技术角度来看,深度学习算法和算力体系没有太大的突破,但高效率、可迁移、高性价比的ai模型获得了更多研发和资本的投入。同时,云计算厂商开始提供平台性、模块化、可调用的ai工具,ai能力可以转化为一种“服务”,向更多行业解决方案服务商、甚至传统企业输出。相对标准化的ai模块帮助各垂直领域创新应用成本快速下降,这是近几年比较明显、突出的趋势。“所以我们判断,ai+领域应用将开始真正进入商业实战的阶段。”
第三个趋势是“ai+服务”。平台公司“ai即服务”解决的是ai应用领域中相对标准化的部分,但其实ai应用里还有很多非标准化的部分。投资机构往往更偏好“saas”这样轻量化、可复制的业务模式,这类企业的毛利往往高达80%以上;但市场上还有很多项目制的软件公司,模式比较重,毛利率可能只有30%-50%。目前我们看到多数ai企业的毛利率在两者之间,从事的是我们所谓的“边缘端创新”,以恰当的方式运用ai的智能决策能力,通过效率提升和需求创造,帮助ai企业自身和所服务的行业形成全球竞争力。
第四个趋势是“ai的估值”。从企业价值来看,当一家企业连接ai技术和应用场景,形成商业落地的时候,可以称为单点技术应用,这类企业一般为十亿级的规模;当一家企业连接ai及多元技术,形成行业解决方案,可以称为技术赋能产业,将会形成百亿级规模;但只有通过技术重构产业,让ai的智能决策能力真正成为连接虚拟与物理世界的超级节点,才有机会成为千亿级的企业。从产品到产业的转化过程中,技术对于经济的带动和影响将较前一阶段更为显著,但同时也需要更多的资本投入、基础建设投入,和与新旧产业转换相适应的社会体系调整。反映到ai企业的估值上,“ai”概念溢价逐步回归理性,但ai技术的价值具象为“技术的合理使用”,带动的高成长性为应用ai的企业提供更可持续的价值支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