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金商业投融资规划发展中心(国商中心)官方网站!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网站地图
网站首页 中心介绍 内设机构 服务咨询 交流合作 PPP规划 研究成果 新闻中心 通知公告 社会责任 联系方式
外部新闻 首页 > 资讯中心 > 外部新闻
开放进阶、创新加码 上海筑巢引凤建设金融人才高地

作为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新名片之一,新一届沪上金融家评选结果17日揭晓。21位中外金融高端人才分获“2022沪上金融行业领军人物”“2022沪上金融行业创新人物”两大奖项。

  2020年上海基本建成了与我国经济实力、与人民币国际地位相适应的国际金融中心。如今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迈入了新阶段。成事之要、关键在人,上海金融人才不断聚集,水平持续提升,沪上金融家群体成为最好的见证。

  “高水平开放是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3.0版的核心动力。”上海新金融研究院理事长屠光绍说。

  近年来,国际化与开放一直是上海发展的关键词。迈入2023年,我国又有3家外商独资公募基金公司获批成立。自2020年8月首家获批以来,国内已有7家外商独资公募,其中过半数均落户上海。

  目前上海已经成为金融基础设施最完善,金融要素集聚度最高的城市之一。而这也成了外资金融机构加速落户上海的动力。国际资管行业巨头纷纷将外资独资券商、独资公募基金、合资理财等落户上海,上海不断拿下多个金融对外开放领域的“全国首家”。

  加快推动境内外市场互联互通,2022年7月沪港开展“互换通”合作,在“债券通”基础上进一步加强了香港与内地金融市场的深度合作。从股票到债券再到衍生品,内地与香港金融合作不断深入。引进来、走出去,2022年“中欧通”扩展到瑞士、德国,已有多家A股上市公司在瑞士成功发行GDR并上市。

  围绕金融创新,上海也一直走在前列。虽然受疫情影响,上海金融业深层次改革未曾停歇,得市场之赞。

  2023年我国全面注册制正式实施,令人振奋。注册制最先在科创板试点,让“要不要搞注册制,搞什么样的注册制”有了答案。科创板持续发挥“改革试验田”作用,完善资本市场基础制度。2022年10月31日,首批科创板做市商正式开展科创板股票做市交易业务,股票流动性进一步提升,市场活力得到释放。

  金融科技、科创金融、绿色金融……这些金融里的“新鲜词”,已经在上海落地生根发芽。事实上,“新兴金融”将为上海全面提升国际金融中心能级提供新的增长级。

  2022年,上海自贸区临港新片区发布“加快发展新兴金融业行动方案(2022-2025年)”,明确提出8个专项行动共计50条具体措施以支持片区发展科技金融、金融科技、航运金融、跨境金融、离岸金融、绿色金融等领域。

  以金融科技为例,上海金融科技中心建设不断深入推进,一批标杆意义金融科技场景在上海落地应用。2022年上海数字人民币试点应用场景超110万个,资本市场金融科技创新试点首批26个试点项目正式推出,金融科技创新监管工具累计发布四批19项创新应用,各类金融科技企业集聚上海。

  完善的金融基础设施、全面的要素市场、更加开放的大门、永不停歇的创新使得上海对金融人才的吸引力不断增强。“目前海归金融人才中有近30%都把上海作为首选工作地,居全国第一。”上海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吴清说。

  “金融业正在经历业务、组织的巨大转型,科技在金融行业的应用日益广泛,一些新业务如绿色金融等也亟需高端复合型人才加入。我们看到上海作为金融中心,正在积极采取措施,通过人才的转型升级,驱动业务和行业的发展。”美世人才咨询中国区金融行业合伙人巫兴亮说。

  近些年来,上海关于金融人才的政策不断加码。上海连续发布“十二五”“十三五”“十四五”金融人才发展规划,深入实施“上海金才”工程。2023年新春伊始,浦东便发布金融人才发展“新九条”筑巢引凤。

  十年来,上海金融人才规模不断扩大,从2012年末的30万人增加到2022年的超47万人,年均增幅约4.6%。根据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十四五”规划,上海将建设“国际金融人才高地”,至2025年,上海金融从业人员数量将达到55万人左右。

  “上海将进一步完善人才引进体系,率先实行更加开放便利的人才引进政策,搭建综合开放的金融人才引进平台,支持在沪各类金融机构引进高层次人才、拔尖人才,特别是青年人才。上海将进一步优化人才发展环境。尊重人才发展规律,完善金融人才培养机制、评价机制。”吴清说(陈玉荣)。

国商中心    发布时间:2023/2/21    【关闭 分享此内容:
链接单位
版权所有@国金商业投融资规划发展中心 All right reserved
电子邮箱:guoshang@cnnif.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