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金商业投融资规划发展中心(国商中心)官方网站!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网站地图
网站首页 中心介绍 内设机构 服务咨询 交流合作 PPP规划 研究成果 新闻中心 通知公告 社会责任 联系方式
外部新闻 首页 > 资讯中心 > 外部新闻
复旦大学泛海国际金融学院执行院长钱军:成都打造西部金融中心需要更多国际金融机构和人才
随着中国资本市场不断开放,全球投资机构和金融资源配置方向迅速演变,中国各金融中心城市的资金配置和集聚效应正在提高。
成都,作为成渝共建西部金融中心规划蓝图中的一个关键坐标,也正在走向金融开放的最前沿。当前,成都立足西部,面向东亚和东南亚、南亚,对“一带一路”的金融中心服务功能明显增强,已崛起成为全球金融版图“中国方阵”的重要一员。
去年底,《成渝共建西部金融中心规划联合实施细则》出台,从引进境内外金融机构、推进金融市场一体化、深化境内外金融市场互联互通到稳妥创新跨境资本流动管理等,两地力求以前所未有的政策推动力,强力支撑金融中心建设的全面提速。
政策之外,校地合作走实走深也正在推动西部金融创新和产业链完善,同时赋能城市高质量发展。上月,成都市复旦西部国际金融研究院正式揭牌,这是成都首批建设的新型研发事业单位之一,也是复旦大学首个人文社会学科领域的地方研究院。
在研究院的落地之际,每日经济新闻邀请到了复旦大学泛海国际金融学院执行院长、金融学正教授、博士生导师钱军,他向《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以下简称NBD)分享了成都市复旦西部国际金融研究院将如何携手成都提升其金融影响力和竞争力,推动西部金融中心的建设。
 
钱军 受访者供图
研究院着重智库研究与人才培养
NBD:您能否介绍一下成都市复旦西部国际金融研究院成立的背景?
钱军:有几个关键节点。第一个关键节点是2019年11月份,复旦大学世界校友联谊会在成都举行,为了筹备世界校友联谊会,复旦的多位校领导,也包括我们泛海国金学院的很多教授同事,都去了成都。联谊会期间,我们在现在研究院的办公地址办了一场国际金融峰会,也把想在成都开展金融智库研究和培训等方面业务的想法,跟省市做了沟通,他们都非常支持。第二个关键节点是2021年9月,复旦大学和成都市政府正式签约成立研究院。第三个关键节点是去年8月,研究院完成了法人机构注册的手续。最后是在上个月,研究院正式揭牌,同时召开了第一届理事会第一次会议。
NBD:研究院的工作有什么目标?
钱军:研究院未来三年的总目标是为西部金融中心建设、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等国家战略和规划做好支持和服务。
具体来讲有两个方面的工作。首先是计划开展智库研究和咨询服务,在政策方面积极建言献策,关键是要提出一些具体可行的政策,比如在宏观层面上,成都国家西部金融中心的建设如何分阶段来规划;在行业(中观)和微观层面,我们会探索如何更好地为现有和新进驻西部金融中心的金融机构及上市和拟上市企业提供全方位的服务。
另一个方面就是为西部金融中心培养高端人才。复旦大学泛海国际金融学院成立的六年来,我们已经为上海国际金融的建设培养了不少人才,所以我们相信,在未来的几年里,研究院将会通过各类培训项目,为成都西部金融中心的建设培养一批领军人才。
NBD:近期研究院的工作计划是怎样的?
钱军:今年我们的具体计划就是为未来三年规划做好相关的准备工作,把所谓的“基础设施”搭建好,把相关制度保障搭建、完善,同时也会组建从全球招聘的专家团队。
我们正在积极招聘常驻成都的全职行政员工和研究人员,与此同时,我们的科研和培训工作在研究院正式揭牌前已经开始了,也不会停滞,我们会以复旦金融学院牵头,将整个复旦大学的优势学科和产学研方面的资源通过研究院这个开放型平台引入成都和四川。复旦大学现在产学研方面已经卓有成效的至少有两大领域,一个是生物医药与大健康,另一个是集成电路及微电子行业,所以在这些领域我们可以通过研究院来开展相关领域的产学研的落地和发展。
成都有望成为下一个地区性金融中心
NBD:研究院为什么选址成都?
钱军:金融研究与资本市场都需要有开拓性,相比在一个比较成熟的市场里,一个金融机构在一个新兴的、高速发展的城市,或者是有希望成为下一个金融中心的城市里开展各类业务的话,就更有开拓性,同时“获利”和持续发展的空间也就更广阔。
我们认为,从未来的产学研的发展方向和轨迹而言,这里的机会在全国范围内肯定是“一线城市”。从整个中国金融体系,尤其是从城市金融中心发展的全盘规划来看,沿海地区发展已经接近成熟阶段,也已经有了多个金融中心;再往前看,经济和金融发展的最前沿是在哪里?或者下一个增长点、核爆点在哪里?答案不言而喻。这其实不单是我们复旦国际金融学院作出的判断,几乎所有的境外理财机构,无论是欧洲的或是美国的,专门做理财的或者产业链上的相关机构,都一致认为,如果要开展新业务,只要是从中国沿海往内陆看,成都会是接下来增长最快、最有希望成为地区性的经济和金融中心的一个超大型城市;而且西部金融中心建设已经上升为国家战略。
NBD:您认为成都在发展金融方面有哪些优势?
钱军:首先,根据最新的2022年数据,成都人口现在超过2000万了,而且它的人口流入速度在全国也是非常领先的。拿一些基础金融数据来对比,成都的存款总量和人均存款额在整个中西部都是明显领先的。
其次,成都已经是一个消费中心,消费水平很高,而且成都有一部分的人群,他们可能是不在成都工作(或部分时间不在成都工作),但他们消费的中心在成都,金融中心就需要这样的特质,城市有了财富和高消费人群,这就对来自全球的理财机构有了巨大的吸引力。
另外,现代金融离不开科技,在科技金融方面,成都在大学和国家科研机构等方面有非常强的实力,这就为这里的科创产业和金融科技的发展带来了巨大的推动力。
还有一点,纵观全球金融中心所在地,作为金融中心家园的城市一定要有文化氛围和宜居性,比如伦敦和纽约,它们的文化氛围都很强,金融中心不能只是有高楼大厦和交易所,也需要很多文化氛围。这些方面成都相比国内和亚洲的诸多新兴城市而言,也有明显的优势。
 
数据来源:Wind,兴业证券经济与金融研究院整理 刘红梅制图
力求打造地区特色金融体系
NBD:成都在建设西部金融中心时,应该如何实现与其他地区的金融中心错位竞争?
钱军:金融的本质就是要更好地服务实体经济,所以西部金融中心的建设,我们认为核心是要服务于成渝双城经济圈、服务于四川和西部的有特色的经济发展。要实现金融中心的错位竞争,成都可以从以下几个方向来布局和规划。
首先,成都作为中西部的一个金融和经济中心,在已有的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建立的经贸关系的基础上,充分利用与《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经贸圈的贸易机会,立足西部、面向东亚和东南亚、南亚,发展有地区特点的金融体系。
从地理位置上看,“一带一路”的中欧班列从成都出发,同时随着广西和云南到越南、老挝等东南亚国家高铁的开通,相信未来还会开拓出更多从四川直接到达广西沿海的交通要道。自从新冠疫情暴发以来,连续三年中国最大的进出口贸易伙伴都是东盟(超过了欧盟和美国),而中国和东盟从供应链和产业链的关系来讲也很紧密,也存在历史文化的渊源和联系。相比起与美国和欧盟的经贸关系的前景,中国与东盟的经贸关系的不确定性是最小的,因此预计未来5~10年,经由成都和四川到东盟的货物贸易量会翻番,甚至可能会上涨几倍,而贸易量的增加就会推动跨境贸易、物流产业链等相关的金融服务的发展。在这个过程中,也可以通过贸易金融提升人民币的国际化,包括发展数字人民币的跨境使用。
其次,大力挖掘和培育更多各行各业的,尤其是创新型企业上市,并大幅提升已上市公司的价值创造能力。可以利用注册制全面落地的机会,推动更多的企业上市,然后大力发展直接融资市场,也就是大幅增加能够发行股票和债券的机构和企业的数量。
另外,发展有特色的“数字经济”,并通过金融科技的手段来打造新的业态。未来可以通过区块链等技术打造中小微企业的金融服务平台、供应链的融资平台以及地区性的征信信息中心等,依托成都的消费水平不断提升,实现数字人民币的应用场景的拓展,并通过数字金融手段来促进消费。
然后,成都也可以大力发展绿色金融特色产业,把成都公园城市和宜居城市的特色与绿色金融的发展结合起来,实现绿色低碳发展。可以申请成立国家绿色金融改革创新示范区,支持金融机构加大绿色贷款和企业发行绿色债券,同时鼓励相关绿色金融产品的发展。
最后,打造地区性的财富管理中心。成都可以依托居民收入和消费水平的不断提升,吸引更多国内和境外的理财机构来开展业务,让自身发展成为中西部地区的财富管理中心。
NBD:具体来讲,成都当前在金融发展中还有哪些可以努力的方面?
钱军:第一,还要有大量的国内和国际金融机构和金融服务机构进驻,包括银行、券商、保险等传统机构,以及理财、创投、金融科技机构等各类新型金融机构,以及金融科技的服务机构(包括数据公司等)都必不可少。只有将所有这些机构聚集起来,各类的金融业务才能更多地开展,形成良性循环。在发展上市公司方面,可以从创投、风投的早期投资,到银行和机构贷款的投贷联动,再到券商承销等融资及上市各个环节的辅导来推动和准备企业上市。在跨境贸易方面,可以引进提供跨境结算,包括数字人民币的相关服务的机构。
第二,吸引和培养更多金融和科技领域的人才。金融机构需要人才,上市公司和拟上市企业也需要很多有金融、财会业务经验的人才,同时政府和监管部门也需要与时俱进的金融专业人才。
成都市复旦西部国际金融研究院的一个优势,就是可以协助成都一起引进更多的金融机构,尤其是国际金融机构。而在人才培养方面,可以借助复旦大学以及校友会的力量,帮助成都引进相关人才,同时也培养更多的金融人才。比如,研究院可以为各大机构和企业的管理层以及政府机构提供系统性的培训(陈玉荣)。
国金商业投融资规划发展中心    发布时间:2023/5/15    【关闭 分享此内容:
链接单位
版权所有@国金商业投融资规划发展中心 All right reserved
电子邮箱:guoshang@cnnif.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