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金商业投融资规划发展中心(国商中心)官方网站!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网站地图
网站首页 中心介绍 内设机构 服务咨询 交流合作 PPP规划 研究成果 新闻中心 通知公告 社会责任 联系方式
热点播报 首页 > 资讯中心 > 热点播报
这片红色热土上,强国少年是怎样炼成的

 2023年11月23日,辽宁沈阳,接运第十批在韩中国人民志愿军烈士遗骸的运-20专机降落沈阳桃仙机场。来自沈阳市南京一校长白岛一分校的97名少先队员,作为仪式现场唯一的一支学生方阵,在风雪中迎接英雄回家。

 

 

沈阳市珠江五校“女子国旗班”。受访者供图

    当天沈阳气温接近零下27摄氏度,在场的带队教师冻得来回跺脚,但两个多小时里,这97名学生哪怕鼻涕流到嘴里、结成冰,也一动不动。四年级9班的李梓铭回忆,自己的身旁就是解放军战士,“他们能坚持,我们也行”!

    沈阳市南京一校长白岛一分校是辽宁省118所少年军校工作示范校之一。2023年,团辽宁省委印发《辽宁省少年军校三年行动实施方案(2023-2025年)》,立足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根本任务,加强青少年国防教育,培育全省少年儿童勇毅果敢品格、血性阳刚气魄。

    作为抗日战争起始地、解放战争转折地、抗美援朝出征地和雷锋精神发祥地,辽宁这片红色热土承载着无数革命先辈壮怀激烈的青春。如今的少年未曾亲历战争的洗礼,但这些青春印记正如燎原之火,感召着后辈们心底那份拳拳报国情。

    “我们都是预备役”

    鸭绿江畔,辽宁省宽甸满族自治县长甸镇河口村,一所以毛岸英名字命名的学校矗立在一处江心岛上。1950年,毛岸英正是从这里跨过鸭绿江,留下了他在祖国的最后足迹。

    “格斗准备,一,二……”刚走进校园,远处便传来学生整齐响亮的号子声。毛岸英学校校长谭家华看了看时间,“这会儿应该有班级正在上体育课。”

    操场上,身着迷彩服的学生们分为3队,在教官的带领下,或持枪匍匐前进,或练习掷弹技巧,或列队进行军事格斗训练。“这是我们每周必备的军事体育课。”谭家华介绍。

    毛岸英学校是一所乡村小学,但这所以英雄命名的边境学校注定要肩负起更多的使命。在北部战区驻丹东部队多年的共建支持下,一系列军事化装备、设施、场馆入驻该校,少年与国防自然而然地实现了完美结合。

    走进学生宿舍,“豆腐块”、拖鞋、洗脸盆、毛巾、牙缸以部队的标准映入眼前。清晨起床后,孩子们要在15分钟内整理好内务。随着晨跑结束,学生唱着嘹亮的军歌进入食堂,整个校园俨然军营模样。

    学校里每个班级都以一位英雄名字命名,学习英雄的故事也是每名学生的必修课。来自四年级“杨根思班”的周欣源颇为骄傲地告诉记者:“我们每个人都能讲出英雄们的故事。”

    “我们学校的不少学生都是留守儿童,平时家长不在身边。”谭家华说,为了激励孩子时刻以“小军人”的标准要求自己,学校特别制定了五星少年评价机制,针对表现合格的学生按月发放奖学金。“那些刚入学时出现各种状况的孩子,经过几年的‘军营磨炼’,都发生了很大的转变。”

    不久前,辽宁省瓦房店市太阳谷华夏学校的全校学生完成了一场特殊的军训——为期4天的100公里“徒步长征”,以纪念红军长征出发90周年。每年的春秋两季,这里的孩子都要经历两次军训,主题雷打不动:“我们都是预备役”。

    “什么叫预备役?预备役就是随时都能上战场。”学校教师林华波说,现在的孩子体质差、体能差、心气儿差,想要向军人看齐,首先就要练就一身强健的体魄。

    太阳谷华夏学校九山环绕,但对孩子们来说,没人比他们更熟悉这些山。从一年级入学起,爬山就成为了他们的一项必备训练,“每周四下午是户外爬山活动课,周边的山已经都爬遍了”。

    除了爬山,这里的孩子每天还要完成跑步10公里的体能训练;俯卧撑、仰卧起坐等力量训练;武道格斗等军事技能训练,这些训练的成果显而易见。“前段时间学校来了一个‘小胖子’,俯卧撑只能做3个。也就俩月的时间,有一天在操场碰见他,他说老师我给你做俯卧撑,一口气就做了20个。”林华波说,“从外观上就能看出来,我们的孩子都晒得黢黑,身上的肌肉比不少大人还结实。”

    六年级学生高一飞杨从小体弱多病,刚来学校时她不理解为什么要练这些又累又枯燥的东西,随着体能体质的不断提高,她逐渐喜欢上了户外运动。“我报了很多课外班,以前觉得只有男孩才感兴趣的那些项目,尝试下来发现都挺酷的。”

    “这些小姑娘看着好像柔弱一些,一旦认真起来,比男孩都有毅力。”体能训练教师吴雪莱说,有一天跑障碍,一个女同学可能个子还不够高,怎么都越不过去,“我就说算了,别上了。她很生气,说‘为什么别人能上我就不行’。她就不断地往上冲,胳膊撞青了都不停。”

    高一飞杨喜欢这种挑战自我的感觉,“少年强则国强,不管以后从事什么行业,我们都要为祖国奋斗60年。想要实现这个目标,要有健康的身体,也要有敢于面对困难的胆魄和勇气。”她说。

    没有硝烟的“战场”

    “现已侦查得知,敌方于我部正面部署一个加强团的兵力,预计将对村庄发起攻击……”在沈阳市南京一校长白岛一分校,十几个学生分为红蓝双方,正围着沙盘各自商讨着对策。沙盘上537.7和597.9两处高地旁,火炮、飞机、坦克、步兵列于阵前,剑拔弩张。

    这是由学生自主制作、还原的上甘岭战场。当年这场战役结束后,美国人曾反复进行沙盘推演,本来几个小时就可以轻松结束的战斗,为什么打了那么长时间都拿不下来?这些学生正试图从亲历者的视角来探究这个问题的答案。

    沙盘推演是该校常设的一门军事课程,四到六年级每班都有一支沙盘推演队。“刚开始设计这门课程,只是因为现在的孩子对方向感、距离感、地理位置没什么概念。” 该校国防教育副校长陈雷介绍,“有一次去部队参观,看见他们那个沙盘装备,觉得挺适合学生,既能让大家熟悉地形、地貌、地图,还能锻炼他们的动手能力。”

    在部队作战参谋的指导下,第一期沙盘推演课程开课了。那是一场虚拟战役,由作战参谋提供“剧本”,学生按“规定”指挥作战。很快,大家不满足于这样的“小打小闹”,开始将目光转向那些我国战争史上的经典战役,于是便有了开头那一幕。

    为了尽可能还原上甘岭战场,学生利用课余时间查阅大量书籍资料,将上甘岭的地貌特点、兵力部署、战局的进程演变从头到尾研究了一遍。这让陈雷有了欣喜的发现:一个小小的沙盘便将军事专业知识、战争史、红色精神和英雄故事串联起来,不仅深受学生喜爱,学习效果也远比说教来得实在。

    学生也有了课本以外的收获:当年双方的火力差距是何等悬殊,志愿军战士的处境是何等艰难,这场战役的胜利又是何等重要。“舍生忘死,英勇无畏”不再是考试卷子上冰冷的文字,上甘岭战场上的每一个战士都是“黄继光”。

    普及硬核军事知识一直是该校国防教育的特色之一。在每个班级门口,都有一个国防微课题研究展板,学生分小组针对各自感兴趣的问题,学习调查研究出课题成果报告。其中有中国战斗机发展史、辽宁舰的诞生等基础知识研究,也有如天气与战争——从孔明“借东风”到气象预测对现代战争的影响——这样颇具“脑洞”的课题方向。不少学生表示,将以考入国防科技大学等军事学府为志向,尽管对于这些高校他们并不甚了解,但他们知道,那是一个靠聪明才智报效国家的地方,在强国强军事业里,这就像一个没有硝烟的“战场”。

    六年级9班的龙子睿也梦想有朝一日能够登上更大的舞台,为国争光。她是同学们眼中的“枪神”——曾多次获得省内步枪射击比赛冠军。实际上,她接触射击也不过3年时间。

    校射击队教练赵英杰是龙子睿的“伯乐”。出于培养学生军事技能的考虑,学校组建了射击训练队。刚开始时条件很艰苦,报名者寥寥。龙子睿也是抱着试一试的心态来到射击队,没承想一下子展现出了连她自己都没发现的天赋。

    一把训练用的激光枪有10多斤重,当时才三年级的龙子睿拿都拿不起来,只能坐在地上练。每天放学后的训练晚课结束回到家,她还要额外抽出时间研究射击技巧。在自己的坚持和赵英杰的指导下,她逐渐开始在辽宁省各大儿童射击比赛上崭露头角。

    如今,该校射击队早已“爆满”,“我们射击场馆只能容纳40多个学生,现在队里已经50多人了。”提起这些“爱将”,赵英杰也颇为自豪,“沈阳市射击比赛前10名基本都被我们包揽了,拿到省里冠军的也有四五个。”他说,“不管这些孩子以后是参军还是成为运动员,都是为国争光,为国家作贡献。”

    永不褪色的光芒

    今年92岁的李维波老人是当年抗美援朝战争中的一名高射炮兵,曾击落美军战机,如今他还有一个新身份——沈阳市珠江五校名誉校长。尽管年事已高,但每逢学校有什么活动,他都要穿上军装来到现场,亲眼看看这些孩子。

 

 

沈阳市珠江五校学生到家中看望抗美援朝老兵李维波。受访者供图

    言传不如身教,这是赵思宇做了这么长时间大队辅导员得出的宝贵经验。对于孩子们,甚至是包括赵思宇在内的老师们来说,那段历史都只是来自于书本、影视抑或是想象,但当年的英雄就生活在身边,还有什么样的记录比老人的亲身经历更真实、珍贵呢?

    在李维波老人家里客厅的正中央,挂着“智射天狼”4个大字,这也是每次珠江五校的孩子们来看望老人时听得最多的一段故事。在抗美援朝战场3年,李维波老人就在那座高射炮旁睡了3年,没离开过半步。看见敌机飞过来,30秒内炮弹就要打出去。敌人的燃烧弹扔下来了,自己的班长满身是火也要护住身底的那根电话线……老人常挂在嘴边一句话:“昨天吃了什么我都已经不记得了,但是70多年前的事情一点都没忘。”

    在沈阳抗美援朝烈士陵园,赵思宇已经不止一次在带学生参观时偶遇过李维波老人,“有时是拿着饺子站在英名墙前,有时是在战友的墓碑旁自顾自地说话。”他回忆,“那个场景很心酸,也很难忘。”

    让该校六年级学生纪映彤最为难忘的场景同样是在这座烈士陵园。那是今年3月阴雨的一天,1500多名学生来到烈士陵园祭奠先烈。李维波老人颤颤巍巍地走下车,两位教师欲上前搀扶,被老人拒绝。行至半途,见老人身体有些吃不消,两位再次伸手又被拒绝。

    “当时全场鸦雀无声,我们就看着老爷爷一个人慢慢地走到台上。”纪映彤回忆,“李维波爷爷就像是在用行动告诉我们,无论在什么时候都要尊重英雄,尊重这段不可忘却的历史。”

    按照原计划,李维波老人在讲话结束后就可以回去休息了,但他迟迟没有离开,看见孩子们在哪座墓碑前驻足,他就上前拉着孩子讲起这位战友的故事。“李维波爷爷讲得很残酷,但真实的战场一定比他讲的更残酷。”在场学生李思墨说,活动结束后很多同学的心灵都受到很大震撼,就像真的被带回了那个时代,也体会到如今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

    这些革命英雄是历史留给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太阳谷华夏学校教师宋宣一直以来都致力于寻访这些老兵,他向记者回忆起一则3年前的往事。

    当时是7月份,宋宣正带着学生们进行暑期研学,徒步前往学校50公里外的关向应纪念馆。在一座村子里的食杂店买水时,他习惯性地打听一下附近有没有老红军,有村民说:“还真有一位老哥哥,应该是。”

    来到老人家里,宋宣才得知,老人已经99岁高龄,解放战争时期打过塔山阻击战,去过抗美援朝前线,曾经立过功,但因为连指导员牺牲了,功没报上去,战争结束后就自己在家务农。

    “知道我们带孩子来研学,老人就把珍藏的军装、军功章都翻出来了。”宋宣说,“他还给学生们讲身上一处处伤的来历。”

    “那天天气很热,徒步翻山越岭那么远,学生们都很累,但从老人家出来后,大家深受鼓舞。”他告诉记者,之前拖后腿的孩子都拿着工兵铲冲到前面开道,突然有了使不完的劲儿。

    从那之后,这位老人与学校师生建立起紧密联系,去年老人还受邀为军训中的学生讲了一堂课。这也让宋宣更加坚定了带领学生继续寻访这些英雄老兵的信心。

    从小学先锋长大做先锋

    “历史的书太薄,装不下英雄的伟大。历史的书又太厚,让我们记不住他们的名字。”“虽然手脚已经冻僵,但志愿军战士所经历的艰难是我们的百倍千倍,我们又怎么能害怕艰苦呢?”“天空飘着鹅毛大雪,刮着刺骨寒风,可我们每个人的心是火热的,眼眶是湿润的。”……

    第十批在韩中国人民志愿军烈士归国仪式结束后,在场的97名少先队员写下这样的感慨。校德育主任李桃回忆,从接到任务到仪式开始,只有两天时间,孩子们没有经过一次彩排。在出发当天,有一位省里的领导问大家,“你们知道今天要去干什么吗?”一名学生抢答:“我们是接亲人回家。”

 

 

沈阳市南京一校长白岛一分校少先队员在第十批在韩中国人民志愿军烈士遗骸归国仪式现场。受访者供图

    原本学校没打算组建一支这么“庞大”的队伍,但抵挡不住孩子们踊跃报名的热情——出于各方面考虑,学校选择四年级学生完成此次任务,但两名二年级小女孩多次争取要加入;一名平时上课喜欢离开座位的“淘气少年”,一改往日行径,立下一定坚守纪律的“军令状”;有学生前一晚生病发烧,顶着身体不适极力向学校、家长证明“我没事,让我去吧!”

    不久前,有媒体来报道学校的“开学第一课”,一名二年级学生在面对镜头时“答非所问”地说:“我以后想当兵。”

    在记者的走访中,如此发生于孩子身上的成长转变不胜枚举。

    锦州市士英小学五年级学生李坦坦,从一年级开始成为校“士英文化馆”的小讲解员。有一天,一名讲解员临时请假,正当老师着急不知如何是好时,李坦坦举起手:“我会,8个讲解员点位的故事我都能讲。”老师不信,李坦坦现场展示果然所言非虚。

    “孩子手里都没有讲解稿,全靠平常边听边记。”该校大队辅导员李孟龙说,“这不是老师教出来的,只有他真的有所收获才会发自内心地去学习。”如今,李坦坦还是锦州市辽沈战役纪念馆的一名志愿讲解员,他说:“作为一个锦州人,讲好英雄城市、英雄故事是我们的责任。”

    丹东市永昌街小学大队辅导员马妍向记者分享了另外一则故事。有一名学生报名申请加入校国旗班,但仅仅经过几天的训练,孩子心里就打了退堂鼓。马妍几度劝说无果于是作罢。过了一段时间,校运动会开幕式上,国旗班的飒爽英姿又让这名学生内心触动,再次找到马妍表示,“老师,我还是想参加国旗班,这次一定能克服困难,坚持下去”。

    “现在这个孩子已经是我们国旗班的‘主力’了。”马妍告诉记者,“有些时候不是一定要强迫孩子如何,一个良好的环境和氛围同样重要。”

    让赵思宇印象深刻的是一名他也叫不上名字的六年级学生,“以前遇见过几次,嘻嘻哈哈的,很淘。”他说,但不知道是从哪次活动、哪次军训或哪堂课之后,就突然变成了另外一个模样,“戴着迷彩帽,穿着迷彩服,说话‘嘎嘣脆’,见到老师也不敬队礼改敬军礼了。”在他看来,这样的转变不会是孩子一时的心血来潮。

    他从手机里翻出两张照片,那是另一个穿着三军仪仗队礼服的少年。“第一张是几年前毕业时我给他拍的,第二张是前几天我在他们学校微信公众号里看见的。” 赵思宇说,“你看,还是那么‘飒’,更像一名‘小军人’了。”

来源:中国青年报

国金商业投融资规划发展中心    发布时间:2024/8/7    【关闭 分享此内容:
链接单位
版权所有@国金商业投融资规划发展中心 All right reserved
电子邮箱:guoshang@cnnif.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