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轮中美经贸磋商受到更为广泛的关注,不同于此前几轮弥漫的悲观情绪或闪烁其辞的含糊态度, 中美双方都明确表示,第七轮谈判取得“实质性进展”,不仅在方向、框架、原则等方面达成共识,而且在贸易平衡、知识产权、技术转让、金融服务业、汇率等具体领域取得突破。美国总统特朗普明确表示,推迟3 月1日对中国输美2000亿美元商品加征关税的计划,并可能筹划两国领导人第二次首脑峰会。此论磋商结束后,诸多媒体对中美最终达成协议、结束贸易战表示乐观。两国股票市场也有积极表现,有些学者将之归因于本轮谈判释放的积极信号,虽然有欠严谨、值得商榷,但从本轮中美谈判取得实质进展及其所带来的影响看,确实意义非凡。
第七轮中美经贸磋商显示出三重意义
一是经贸合作在维护中美关系中仍具有重要作用。2018年,中美贸易摩擦不断升级,经贸合作在中美关系中的“压舱石”作用受到质疑,甚至被有些学者彻底否定。这些学者认为,中美之间贸易额巨大,产业链融合深入,已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经济利益共同体,但中美之间仍然发生了贸易摩擦,进而升级为贸易战,可见,经贸关系是起不到“压舱石”作用的。这种观点是站不住脚的,实际上相当于因船只出现剧烈颠簸,就去否定压舱石的稳定作用。美国对中国发难的起因,即中美之间存在巨额贸易逆差,是经济领域的问题,美国认为贸易不平衡产生的理由,如关税不对等、企业竞争不公平、“知识产权剽窃” 等置美国企业于不利竞争地位, 也是首先从经济视角考虑的;美国愿意磋商,我们能把购买其石油、大豆作为谈判资本,同样是经济问题。如果双方没有相互紧密的贸易联系,仅剩下意识形态分歧和大国之争,中美之间的冷战可能已经发生,而不是目前正在进行的一轮又一轮的谈判。目前两国经济之外的领域分歧犹在,且弥合难度更大,第七轮磋商使双方经贸关系出现缓和,在诸多经济领域达成共识,双方中止摩擦升级,即以在经济领域的“求同”保障了其他领域的“存异”,进一步显示双边经贸合作在稳定中美关系上仍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二是中美关系稳定符合多方利益。中美贸易摩擦已给中美双方乃至世界范围内造成了较大的负面影响。两个贸易大国互加关税扭曲了贸易体系,影响了产业链正常合作运营,一些“抢进抢出”的行为不但增加了企业的运营成本,而且使美国追求的降低贸易逆差的目标并未实现,甚至表现出适得其反的效果。2018年,我国海关总署公布的数据显示,中国对美贸易顺差高达3233.2亿美元,同比增长17.2%, 再创新高。更值得忧虑的是,中美贸易关系紧张影响到两国企业对未来的预期,越来越多的企业在考虑调整布局,将部分生产迁往他国, 以规避中美贸易战带来的不确定影响,其中既有两国的本土企业,也包括两国的外资企业。大规模搬迁调整的成本无疑是高昂的,但为降低未来长期的不确定性,不少企业认为必须得走这一步。美国经济2018年表现强劲,掩盖了贸易战对其经济的影响。在华美资企业的不少调研表明,这些企业从事中美之间的关联生产和贸易正承受双重损失,这些损失可能不会出现在美国的GDP核算中, 但它确确实实在发生。中美贸易战也殃及第三国,根据英国路透社2018年下半年的一份调查,有1/3的日本企业表示受到中美贸易摩擦的影响,有超过一半的企业对经贸摩擦带来的负面影响表示担心。有些国家可能会因中美贸易战短期受利,但若中美延续长期对抗,处在夹缝中的小国也未必就比两大国合作状态要好。因此,中美有望达成协议的消息一出,两国证券市场都做出积极反映,国际社会对世界形势的看法也转向乐观。
三是对话谈判是解决双方争端分歧的正确之道。选择对抗带来的后果有前车之鉴。20世纪中期开启的美苏冷战虽然以美方胜出而结束,但两个国家之间的对立并未因分出胜负而终止。直至今天,美国与俄罗斯之间仍罅隙众多,隔阂严重。对抗冷战的结果,不但使双方都会错失诸多发展机遇,而且滋生民族间仇恨,危及人类文明的和谐共存、融合进步。“和则两利,斗则两伤”是基本常识, 两国经济交融度低、实力差距悬殊、有一方胜利时尚且如此,双方经济深度融合、实力相近、一时难分胜负时更是如此。中美选择对话谈判, 理解关注彼此关切,相互调试,有助于逐步解决矛盾,使各自关切得到尽可能的满足。关税战甚至深层次的贸易摩擦应放在战术层面,不应上升到战略层面,不应因战术对抗关闭双方战略对话的大门。本轮谈判初步见效后,双方都表示“满意”,诠释了通过对话谈判是可以解决问题的。
中美仍未从怪异博弈中走出
第七轮磋商后,虽然释放出诸多积极信号,但也不宜过于乐观,中美并未摆脱这场怪异的博弈。关于中美发生贸易战,两国给出的理由有着明显的差异,原则上不存在截然对立的一面。美国作为发难方,认为中美贸易不平衡是不公平竞争导致的,如中国的产业政策、关税政策、知识产权政策等置美国企业于国际竞争不利地位。中国坦承贸易存在不平衡, 并愿积极推进改革开放,比如扩大市场准入、自主降低关税、主动扩大进口、增加对美产品采购等,几乎是对美关切的“有求必应”。
美国对中国的态度无话可说, 转而指责中国不履行WTO承诺、竞争不中立以及采取不正当手段获取知识产权等,并我行我素发起301调查,单边推出关税制裁措施。中方对此难以理解,于是从世界经济格局变化、大国竞争中寻找答案。美国确实出台战略将中国作为主要竞争对手,严重质疑中国的制度和价值观,表现出信奉 “修昔底德陷阱”的行事逻辑,由此中方对美行为有了较为合理的解释。
我们一方面指出 “ 国强必霸”不适用中国,无意挑战美国的领导地位,另一方面针对美国采取的一系列遏制行为, 不得不进行反制。中国的反制又被美方解读为对其霸权主导地位的挑战, 坚定了美国的战略认知。这种认识的错位以及基于错位认识所采取的行动,通过相互作用,使中美开启一场怪异的博弈,并使中美关系走向面临较大不确定性。
中美应且行且珍惜
即使本轮谈判最终达成协议,中美仍需从大局出发,在考虑自身利益的同时,主动承担大国责任,对敏感的双边关系进行谨慎管控。两国意识形态分歧已显化,基于国际经济格局变化产生的战略对抗思维没有淡化,相反经过激烈交锋,正被进一步强化。美国通过主动出击维护和巩固其主导地位的战略原则已经形成,仍不愿放下悬在中国头上的“达摩克利斯之剑”,惩罚性关税可以随时再来。美国采取的系列措施自然而然地强化着我们的民族情绪,并以反作用力的方式回击过去。这种相互作用、相互加强的循环犹未打破,两国关系仍处于调适期,短时期内很难稳定下来。
结构性问题需要结构性改革,战略性分歧需要战略管控和长期消化。中国需要坚定改革开放的信心和勇气, 并以此为契机,充分利用倒逼机制,务实推进各项改革举措, 确保协议履行,避免“授人以柄”,同时保持开放心态,发挥制度优势、提升自主能力的同时,积极回应外部关切、舒缓国际压力,继续走开放发展、互利共赢之路。美国需要提升包容性, “ 美国优先”的原则没有错,关键是应兼顾长短期利益,既不能为了所谓的战略利益舍弃现实利益,对中国一味遏制;也不能为了短期利益,斤斤计较,置长远利益于不顾,破坏来之不易的中美合作伙伴关系。美国应给予中国更多的理解、更充分的时间,保持相应的耐心, 理解中国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的难度, 不要因为集中施压取得成效就滥用打压措施, 谨防“威压透支”, 使双边关系走向长期针锋相对的冷战对抗。
全球化不可逆转,人类文明曲折向前。中美两个大国在世界上举足轻重,坚持“不冲突、不对抗、相互尊重、合作共赢”的原则,维护好双边关系,是两国人民所盼、世界各国之福。
作者单位: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对外经济研究部
文章来源:《中国发展观察》2019年第5期
|